2025年上半年,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多项关键政策调整,包括《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》和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(136号文),明确“新老划断”时间节点(如4月30日、5月31日)。政策要求增量项目需通过电力市场交易消纳,并限制全额上网模式,引发分布式光伏项目“抢装潮”。
受此影响,组件需求激增,产业链供需趋紧。3-4月组件排产环比增长24%,头部企业订单接单率显著回升,部分厂商多次提价,N型组件价格已达0.73-0.86元/W,市场预计短期内或突破0.9元/W。与此同时,电池片、硅料等上游材料因减产和检修导致供应紧张,进一步推高成本。
江苏省4月8日发布《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全面放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网比例,简化备案流程,并明确储能配套要求。政策预计推动2025年江苏新增分布式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,工商业项目占比超70%。同时,高渗透率区域需配建储能以缓解电网压力,绿电交易与碳市场联动为储能经济性提供新路径。
晶硅电池效率再创新高:一道新能将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7%,组件功率突破670W,解决紫外衰减争议;隆基Hi-MO 9 BC二代组件实现量产,技术路线竞争加剧。
BC技术与钙钛矿受关注:全球BC电池产业发展论坛召开,爱旭等企业推动双面镀膜技术应用;日本NEDO启动钙钛矿及叠层电池战略,技术替代潜力凸显。
美国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34%关税,指责“低价倾销”,加剧全球贸易紧张。欧洲逆变器巨头SMA销售额骤降,亏损扩大,行业整合加速。国内跨界企业如棒杰股份因激进扩张陷入困境,2024年预亏扩大至7.5亿元,光伏业务停产并面临债务危机,折射行业高景气预期与现实的落差。
光伏企业普遍面临周期底部压力,2024年隆基、通威等龙头企业预亏超50亿元,行业负债率中位数达60%,货币资金储备同比下降。金融机构贷款趋谨慎,企业呼吁政策支持以缓解资金链风险,部分企业通过下修可转债价格寻求转股缓解债务。
晶科科技2024年营收创上市新高,绿电交易量增长超3倍,自持电站规模达6448MW,储能项目加速布局。然而,毛利率波动导致净利润下滑,显示行业盈利模式仍待优化。
结语
2025年的光伏行业在政策、技术、市场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复杂图景:短期抢装潮与长期市场化转型并存,技术革新与贸易壁垒交织,龙头企业与跨界玩家命运分化。未来,行业需在产能出清、金融支持和技术突破中寻找平衡,以应对“双碳”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。
(综合自搜狐、新能源网、东方财富网等公开信息)
咨询热线
025-56607199客服电话
微信扫一扫